位置: 首页 > 人才 > > 正文

为村里娃插上梦想的翅膀

2021-12-04 10:08:28 来源:

  为村里娃插上梦想的翅膀(全国道德模范)

  小雪节气,寒风料峭,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村,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在北京参加完表彰活动,顾不上休息,又回到这个她执教了41年的小山村。

  看到支月英,村民们围拢过来。东家的大爷手里拎着3根还沾着泥的白萝卜,颤巍巍递给支月英,“刚挖的。”西家的大娘拉住支月英的手,“支老师,来我家吃饭哟。”

  41年前,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,孤身一人来到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。当时她坐的班车只到观下村,从观下村到泥洋小学还有20里山路。

  正在她不知所措时,一辆进山的拖拉机开了过来。“拖拉机冒着黑烟,砂石路弯弯绕绕。”支月英回忆,“站在拖拉机上,我的衣服头发落满灰尘,骨头都要颠散架了。”

  到了才发现,教室不过是一间没有围墙的石头房子。那时支月英突然明白——为什么泥洋小学的老师来了又走,全都待不久。

  可是村里孩子脏兮兮的小脸上,纯真和好奇的眼神一下子戳中了支月英的心。知识改变命运,支月英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孩子们走出大山!

  山里条件艰苦,木头电线杆常被大风吹倒,整个村子停电,支月英的照明工具从一只碗里倒点煤油,用布条当灯芯,到后来买了蜡烛、煤油灯再到马灯。夜晚老鼠常出没,支月英养成了把棍子放在床边的习惯,她打趣说“敲山震鼠”……有一次,一条手腕粗的蛇爬上了床头,吓得她一动不敢动,整夜不敢睡觉,全身衣服都湿透了。至今,支月英还保留着开灯睡觉的习惯。

  山里教学条件有限,为妥善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,支月英采用“复式教学”,一个年级“动”,一个年级“静”,这样可以同时带好几个班。为了教授三年级课文《大自然的声音》,支月英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。路过小溪时,她问孩子们听到了什么声音,孩子们回答“流水的声音”。她带着孩子们仰头听鸟叫,贴地听虫鸣,感受什么是大自然的声音。

  41年的艰苦生活,繁重的教学任务,在她身上留下了烙印。硬壳虫钻进耳朵,虽然虫子取了出来,但是耳朵时常隐隐作痛,她不愿耽误教学进度,迟迟不肯下山看医生,导致右耳失去听力;长期操劳导致她的血压常年偏高,视网膜出血,右眼彻底失去视力;骑摩托车上山时出了车祸,摔到了头……

  “也不都是那么苦。”看着山里氤氲的云雾和满山翠绿的毛竹,支月英笑着说:“山里空气特别清新,看着孩子们能读上书很开心,乡亲们对我也很好。”

  2012年,距离泥洋村10多里的白洋村群众联名写信,请支月英到白洋教学点任教,51岁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
  从教这些年,支月英一共教过1000多名山里的孩子,其中有52名考上了大学。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,支月英在各种场合呼吁关注乡村教育,保障山村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权利。

  近年来,宜春市实施乡村教师“八个一工程”,25年以上教龄的乡村教师评定职称可以申请绿色通道。这些举措温暖了乡村教师的心,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。如今,白洋教学点除了支月英,还有一名年轻老师胡祖涛。支月英去家访都会带上他,言传身教。

  白洋教学点的校徽是支月英亲自设计的,由三棵树和一只白鸽组成。三棵树代表着大山,白鸽代表着她希望孩子们像白鸽一样飞出深山。看着课间正在玩闹的孩子们,支月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
  本报记者 杨颜菲 【编辑:房家梁】

关键词:

上一篇:考古旅游魅力四射
下一篇:天津消防战士暴雪中倒立入井救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