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记者走军营】
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阳映焜 许嘉辉
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。驻守雷锋故里的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整洁的营院内,新芽飞上树梢,小草劲吐新绿,一派生机盎然。走进中队营区,一尊高大的雷锋塑像迎面矗立——那张始终微笑的年轻面孔,如一缕阳光照耀着军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0多年前,雷锋璀璨绚烂的人生轨迹曾在这里短暂停留,与这个中队的官兵朝夕相处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雷锋走后的60多年里,中队代代官兵传承着他的精神,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。
武警望城中队召开“新时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”分享会。邹涛摄/光明图片
学雷锋、铸忠诚
超燃的画面剪切搭配激昂的背景音乐——LED屏幕上,中队形象宣传片《“锋”向,我往!》吸引着官兵的目光;声情并茂的讲解,让雷锋的故事焕发时代的光芒……“对中队官兵而言,‘雷锋’是精神符号,更是身边的亲密战友。”指导员欧阳智介绍,每逢战士入党、“七一”“八一”等重要时间,中队都要组织人员到雷锋铜像前瞻仰宣誓。
“雷锋救了我母亲的命。当时我母亲病危,但我工资低手头并无结余,雷锋就以我的名义给我家里寄钱……”在“雷锋,伟大的普通一兵”专题教育课上,雷锋生前工友张建文老人真挚的话语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。
中队紧扣时代特点和官兵认知需求,借助专题教育、云课堂、短视频、情景剧等“网络+”手段,强化官兵学雷锋、铸忠诚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
“《雷锋日记》里写道,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,这体现了‘人民至上’的思想。”站在雷锋塑像下,欧阳智为武警湖南总队官兵讲解自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。“一事之前想雷锋、一事之中学雷锋、一事之后比雷锋、一生立志做雷锋”……60年,30余万字,中队荣誉室陈列的53本官兵续写的雷锋日记,述说着一茬茬官兵传承践行雷锋精神的心路历程。
精武强能打胜仗
“雷锋精神蕴含着执着的精武之魂。踏上强军兴军新征程,更要学习弘扬雷锋精神,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。”这是武警望城中队官兵的共识。
一次,支队组织“创(破)纪录比武”活动,中队“四小工”(水电工、木工、泥瓦工、油漆工)孙华东在比武前一天突发高烧,但他第一时间找中队长提出请战要求,以顽强的毅力参加比武,最终以98环的成绩打破支队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纪录。“搞维修,他为中队节省30多万元经费,搞训练,他是中队顶梁柱……”孙华东得到战友们的一致夸赞。
包扎、固定、转移伤员进入安全区……前段时间,中队卫生员汪航在支队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中,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欧阳智说,中队每年都定期开展“学雷锋做先锋”故事分享会。在不久前举行的故事分享会上,7名中队官兵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:标兵班长沙宇峰带兵育人,为中队带出一大批训练尖子;驾驶员赵四超,安全行车6年无事故;转岗军械员兰敏俊,8年来多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保障任务……
中队战士们对精武强能的追求,源于继承雷锋那种真挚的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——当人民需要时,义无反顾冲锋在前。98抗洪中,原武警望城中队中队长翁培根虽罹患肝癌晚期,但毅然走上抗洪大堤,连续奋战88个昼夜,因劳累过度光荣牺牲,被授予“革命烈士”称号;2022年年底,驻地突发山火,中队长龙志鹏立即率领20余名官兵火速奔赴现场扑火。经过5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,官兵们扑灭火点23个,为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。
争当“最美雷锋兵”
走进中队荣誉室,240余封感谢信整齐排列,无声地讲述着雷锋精神赓续传承的故事,记录着“最美雷锋兵”称号的由来——
“原本我已对生活失去希望,是武警望城中队官兵让我看到了阳光,感受到了温暖,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……”长达8页5000余字的感谢信被摆在陈列柜的突出位置,这是特困残疾人张振新写给中队官兵的感谢信。
陈列柜的另一侧,一封印有“武警重庆市总队”抬头的信格外显眼,这封信于2022年3月来到中队,随信到达的,还有一笔1000元的“雷锋基金”捐款。这来自于中队曾资助的学生高坤。“‘雷锋基金’是中队官兵自发成立的,来源主要是官兵们自愿捐款和处理废品的收入。”中队原政治指导员罗天一说,“这笔钱全数用于资助贫困学生,看望慰问革命老兵、孤寡老人,高坤就是贫困学生之一。”
截至目前,“雷锋基金”累计60余万元,在“雷锋基金”的支持下,中队相继开展了“大手牵小手”“关爱空巢老人”等活动,帮助丁颖怡、贺业勤等35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,帮助吴运国、易满爹等60余名伤残老人安度晚年。
讲雷锋故事,当“雷锋式”好兵。60年来,雷锋精神在武警望城中队开花结果,中队官兵被当地群众誉为“雷锋故里的活雷锋”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3月19日 07版)
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关键词: